天书奇谈
天书奇谈

天书奇谈的创作之源

《天书奇谈》的创作传奇:从古典文学到动画经典的演变

在中国动画的璀璨星河中,《天书奇谈》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以其背后的创作故事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天书奇谈》究竟是谁创作的呢?让我们一同探寻这部动画经典的创作之源。

《天书奇谈》并非直接源自某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而是基于多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灵感,经过创作者们的精心改编和再创作而成的,其最主要的创作素材来源于明代文学名著《三遂平妖传》,也被称为《北宋三遂平妖传》,由罗贯中初编,冯梦龙改编而成,这部小说讲述了宋代的王则起义,并融入了大量妖术灵幻之事,成为《天书奇谈》创作的重要“原材料”。

在《天书奇谈》的创作过程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美影厂)的导演王树忱和钱运达,以及编剧包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80年,BBC(英国广播公司)通过中国电影公司牵线,希望与美影厂合作拍摄一部动画长片,这一合作契机源于美影厂1979年上映的经典动画《哪吒闹海》在第三十三届戛纳电影节上的大获成功,让西方开始关注中国动画和美影厂的创作。

王树忱和钱运达两位导演,以及编剧包蕾,从BBC提供的众多素材中,挑选出了《平妖传》的情节,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他们不仅借鉴了《平妖传》中的故事框架,还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融入了更多中国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元素,使得《天书奇谈》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天书奇谈》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平妖传》相对应的角色和情节。《天书奇谈》中的袁公对应着《平妖传》中的白猿仙君,蛋生对应蛋子和尚,黑色老狐狸精之于圣姑姑,粉色小狐狸精之于胡永儿,青色小狐狸精之于胡黜之等。《天书奇谈》并未完全遵循《平妖传》的故事走向,而是对其进行了再创作和重构,使得故事更加连贯精彩,同时也更加符合动画片的叙事特点。

除了《平妖传》之外,《天书奇谈》的创作还借鉴了其他多部古典文学和民间传说,袁公的形象就受到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影响,其叛逆大胆的个性和“我老袁”的自称,与孙悟空的“俺老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跨文本的借鉴和融合,使得《天书奇谈》在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元。

在创作过程中,王树忱和钱运达两位导演,以及编剧包蕾,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创作智慧,他们不仅注重故事情节的紧凑和有趣,还注重角色形象的塑造和动画特效的运用,使得《天书奇谈》在视觉效果和叙事风格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们还特别注重动画片的娱乐性和教育性相结合,使得《天书奇谈》不仅适合儿童观看,也深受成年观众的喜爱。

《天书奇谈》的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BBC与美影厂合作的过程中,由于资金困难等原因,合作最终未能如愿完成,尽管如此,美影厂仍然坚持独立完成了《天书奇谈》的制作,这部动画片于1983年上映后,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誉,成为美影厂出品的第三部动画长片(前两部是《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中的又一经典之作。

《天书奇谈》已经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仍然深受观众的喜爱,这部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传说的窗口,让我们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天书奇谈》的创作是一个集古典文学、民间传说、动画艺术于一体的复杂过程,它凝聚了创作者们的智慧和才华,也体现了中国动画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创新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更多像《天书奇谈》这样的优秀动画作品涌现出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返回顶部
健康游戏忠告: 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
游戏名称:《天书奇谈》0.1折超兽免费版回合制MMO仙侠Q版交易根据经典页游正版授权改编,为8000万书迷带来原汁原味的天书世界。 出版单位: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运营单位:挚爱互动(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文号:新广出审[2017]8353号 出版物号: 应用版本: V1.01 Copyright 官方正版授权网站. 皖ICP备2023013193号